在金融科技的全面赋能下,消费金融公司线上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不断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有助于满足用户多元消费信贷需求,助力“扩消费”。
拥抱金融科技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在此背景下,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持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在战略驱动转型方面关注顶层设计,高效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
目前来看,居民获取消费信贷主要有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渠道,这些渠道已经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投放消费信贷的机理是,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消费金融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数据,加强数据资源汇集归类和加工整理,提取核心信息促进数据集成共享,基于算法刻画用户画像,有助于填补征信信息空白,建立金融机构与用户的新型信任关系,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便于信贷决策,做到数据可信,最终实现数字信任。
2023年以来,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在获客、金融产品设计等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力争降本增效提升消费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发力数字化转型,说到底是精准获客、精细化管理等核心数字能力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在运用金融科技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管理,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为消费者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切实保障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利,并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泄露或滥用。”海尔消费金融消保部负责人苗莹莹表示,做好消保工作是消费金融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信用记录等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产品,进而提高数据转化率和用户满意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消费金融公司运用金融科技要遵守相关监管规定,确保合规经营。这要求公司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监管动态,确保金融科技创新符合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