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迎来新规。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表示,《通知》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优化相关机制安排,以便利居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提升柜台业务便利度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以下简称“柜台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其营业网点、电子渠道等方式为投资者开立债券账户、分销债券、开展债券交易提供服务,并相应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质押登记、代理本息兑付、提供查询等。
从2002年起,为增加个人和企业购买国债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柜台债券业务管理规则,并逐步扩大券种范围,柜台债券成为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的重要机制安排和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规定了柜台债券业务规则,增加债券品种和交易方式,同时将投资者扩大到中小金融机构,我国柜台债券市场基础制度框架搭建完成。
相比《办法》,此次发布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柜台业务品种和交易方式、优化对投资者开户的管理规则、境外投资者可通过柜台渠道投资。
具体来看,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各类债券品种,在遵守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前提下,可通过柜台投资交易;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账户的投资者,可在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开立债券账户;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和境内托管银行开立债券账户。
“柜台债券市场自诞生以来,在丰富投资者投资渠道,更好支持政府债券发行扩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此次新规为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便利,也是我国持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放宽机构投资者通过柜台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限制,扩大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增加了债券借贷和衍生品等交易品种,这将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通知》内容共十二条,对柜台业务的投资者范围、业务品种和交易方式、开户规则等予以明确,进一步提升柜台业务的便利度。其中明确,柜台投资者范围包括个人投资者、企业和金融机构。具体交易品种则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品种。
投资者该如何通过柜台投资交易国债、地方政府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投资者可通过柜台业务开办机构的营业网点或电子渠道申请开立柜台债券账户,柜台业务开办机构提供债券报价交易、登记托管、结算清算和债券查询等服务。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柜台债券业务服务的,主要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3年末,全国已有30家商业银行开办了柜台债券业务,为投资者开立账户630万个。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柜台业务的债券品种中国债占比过半,其余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金融债。
在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收益率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属于固定收益产品,政府债券兼具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投资收益较存款有一定的优势。“引导居民加大参与柜台业务,能够在存款之外提供同样低风险,但收益率相对有优势的投资选择,起到普惠金融的效果。”明明表示。
周茂华表示,目前柜台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潜力尚未充分释放。随着国内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不断完善,有望推动柜台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多层次债券市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柜台债券业务对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国内完善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推动柜台债券市场供需两端扩容,将推动柜台债券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有助于促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充分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和投资需求,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释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潜力。”周茂华说。
对于柜台债券业务对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居民直接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较小,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柜台渠道投资债券市场,可以将储蓄高效转化为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截至2023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58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加快发展柜台债券业务,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此外,有利于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柜台债券业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零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延伸。与集中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相比,柜台开办机构可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债券托管、做市、担保品管理、清算结算一体化等各种灵活多元的综合性服务,提升市场活跃性,促进市场分层。
对于柜台业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应当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了解投资者风险识别及承受能力,向具备相应能力的投资者提供适当债券品种的销售和交易服务。二是充分揭示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不得诱导投资者投资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适应的债券品种和交易品种。三是加强柜台业务内控管理和系统建设,严格规范柜台债券交易流转、托管结算、信息安全等相关操作流程。四是明确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权责关系,完善纠纷处理机制。 □ 本报记者 马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