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时事评点:政府监管失败的政治根源
2012-04-20 18:52:23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所在地区: 浏览次数:0

   政府监管失败导致了多方面严重的政治后果,最为严重的是公众失去了对政府监管的信任和信心。为何公众用大把的税款,却换不来安全的食品和药品?如果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要讲政治,这便是真正的政治。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毒胶囊里的秘密,再次激发了民众对失败的政府监管的批评。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为什么每次都是由媒体来揭露的?监管部门在干什么?这样的政府监管还值得人们信任吗?……民众的批评和质疑,既有愤怒和无奈,也有理性的分析。尽管安全监管失败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着公众的忍耐力,挑战着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底线,但公众并没有在失望中丧失希望。

  这就给了我们反思和变革的机会。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解决不好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不仅没有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对整个人类也是一个灾难。

  从表面上看起来,政府监管失败是政府管理和运作上出现的问题,但是,细究其深层的根源,却来自于政治上的问题。

  首先,以高调的政治口号为符号特征的治理,代替了政府部门探索长效治理机制的努力。对“人民”(现在流行的符号是“公共利益”)高度负责的口号,始终是各监管部门每天都宣扬的价值。但是,政府治理往往只有空洞无物的政策宣传,而不见付诸实际的政策行动。这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治理。事实上,各政府部门最拿手且乐此不疲地选择使用的治理手段有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运动式治理。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为特征的运动式治理,是政府面对公众压力和危机而作出的一种反应。经验告诉人们,这是一种权宜之计。目前,针对毒胶囊的整治行动正在展开,人们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行动的声势不会小。然而,以往的经验同样可以让人们预见到的是,来去一阵风的运动式治理不会持续很久,老问题在运动中得不到解决,沉寂一段时间后必又死灰复燃。早在8年前,河北某地的一些厂家生产工业明胶销售给制药厂的事情曾被曝光,政府采取过一些整治行动,但这个地方在今次毒胶囊事件中却再次扮演了可怕的角色。在中国这个超大社会,建立长效的政府治理机制客观上存在诸多困难,然而可怕的是,这种客观困难经常成为政府不进行治理创新的理由。

  政府监管失败的第二个政治上的根源,在于扭曲的政治设计。根本上说,政治设计涉及的是对权力、责任和利益等的合理分配。毒胶囊问题上政府监管的失败,不是药监部门一个机构的失败,而是整个政府监管的链条出现了断裂。毒胶囊从生产到流通并最终流入正规的大型制药厂,涉及到工商、质检、卫生、税收、药监等多个监管部门。在法律授权的形式上,它们都行使着监管权力。但是,这种对公共权力的分割设计,并没有驱使各监管部门很好地去履行其应有的责任。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部门之间合作和协作机制的缺失,是制度设计上的一个漏洞。除了在运动式执法期间这些部门之间会有一些短暂的协作外,我们几乎看不到日常政府治理中常态的合作关系。同样严重的因素还有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现在,各政府监管部门越来越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自利倾向越来越严重,它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有利可图时,相互争夺管辖权;在无利可图时,则玩起踢皮球的游戏。有效的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依赖于监管制度的重新设计。但倘若真的要推进制度的变革,想必会引起这些部门之间新的竞争乃至争夺。部门利益高于公共利益,是历次机构改革和制度设计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